德國總理肖爾茨上周訪華的成果之一是,讓中國方面同意在中國的外國人使用德國生技企業BioNTech研發的新冠疫苗。德國政府希望,這是該款mRNA疫苗在中國獲批的“第一步”。

肖爾茨上周五(11月4日)在北京同中國領導人會晤后,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同意可為在華生活的外國人接種BioNTech/輝瑞新冠疫苗。這將是第一款在中國獲準使用的mRNA疫苗。肖爾茨說,當然,這只是"第一步",他和中國領導人也討論了該款疫苗在中國獲得全面授權的前景。他期待mRNA疫苗在華受惠者的范圍,未來能夠進一步擴大。
肖爾茨當天返回柏林后在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回答有關問題時表示,他在北京力推加快BioNTech疫苗進入中國市場的批準程序,"因為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并不存在阻礙批準的理由",肖爾茨說:"程序將會加速,至少我得到了這樣的保證。"
肖爾茨認為BioNTech疫苗在中國獲得普遍批準,是"可以想象的",不過前提是,中國和歐盟的監管機構之間要有更密切的合作。他說,"同歐盟藥品管理局EMA進行更緊密的合作將為此鋪平道路"。
中國政府沒有立即對這個說法做出回應。BioNTech的在華商業合作伙伴復星醫藥稱,已關注到相關信息,但公司層面對此暫無回應。上周五,BioNTech美股盤前一度大漲近7%。
2020年3月,復星醫藥向BioNTech支付至多8500萬美元的許可費,獲得在大中華地區獨家開發和商業化mRNA新冠疫苗復必泰(Comirnaty)的授權。2021年7月,復星醫藥對外透露,中國藥監局已經通過對復必泰的專家評審,并須等待行政審批。但自此之后,審批再無實質性新進展公布。
在此期間,中國國內的疫苗企業也在加速研發針對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據財新報道,目前已有國產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其中艾博生物的mRNA疫苗ARCoV 9月在印度尼西亞獲得緊急使用許可。但即便進度最快的國產疫苗也仍停留在三期臨床試驗階段,核心數據尚未公開。就是說,到完成實驗、獲批上市還需要相當場的時間。
在中國官媒第一時間發布的有關肖爾茨訪華及雙方領導人發言表態的報道中,均未提及有關BioNTech疫苗獲準提供給在華外國人接種這一事項。僅財新網引述肖爾茨的宣布對此有所報道。
這一消息在中國還是引起了一些討論。在中國無法自由訪問的推特上,科普作家方舟子發推寫道"中國政府認為中國人是特殊人種,外國人能用的疫苗中國人不能用,覺得外國人高人一等還是低人一等?"其推特賬號下的留言中,不少用戶也對此表達不滿,稱之為"搞雙標";"'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次是我們自己立的牌子";"公開承認低人一等,是一種自信!"也有人問道:"算不算辱華?";"在華還剩多少外國人?","擔心輝瑞成本高?全民核酸少做幾次就夠每人打滿二針了"。
在受到審查的微博上,這一話題的轉發和討論相對較少。有網民表示樂觀:"允許在華外國人接種復必泰疫苗,那意味著我們可能很快也能接種復必泰疫苗"。也有人調侃道:"在中國的外國人打mRNA疫苗,中國人有中醫藥,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據2021年發布的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2020年時在中國大陸生活的外籍(不包括港、澳、臺)人士約有85萬。但這一數字的基礎是新冠大流行之前的統計。據非官方估計,疫情近3年以來,在華生活的外國人數量應已減半。
澤西電力公司將Ronez棚用于太陽能電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