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德國政府會采取什么樣的態度面對中國?最新曝光的德國政府中國戰略文件給出了比較明確的思路。德國《明鏡周刊》獨家報道稱,已經獲得了這份“機密文件”的草稿。

德國《明鏡周刊》周三在其網絡版發表文章,詳細介紹了德國聯邦政府新版對華政策文件的內容。該文件由德國外交部牽頭起草,幾天前將其初稿轉發給與外交和安全政策問題有關的部門。
《明鏡周刊》獲得的這份59頁機密文件為草稿內容,文件本身還需要得到總理府的認可。
加大人權問題的關注和制裁力度
文件內容顯示,維護人權將在德中未來經濟關系的起決定性作用,并指出:“經濟發展和人權并不矛盾”。
針對德國政府是否還要為包括大眾汽車公司在內的赴華投資企業,提供政府擔保,外交部的建議是:未來投資擔?!懊總€公司在每個國家的上限”為30億歐元。但投資擔保也將受到“深入審查”——從環境標準到社會標準,比如避免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授予出口信貸的標準也將被收緊。
針對中國侵犯人權的問題,該戰略文件甚至沒有排除嚴厲制裁的可能性。草案第18頁提出:“在歐盟框架內,如果不能通過其他方式確保沒有侵犯人權行為的供應鏈,我們也準備支持從有特別大規模侵犯人權行為的地區停止進口?!?br />
從對中國的出口而言,德國聯邦政府希望確保今后“德國出口的武器或軍民兩用產品不能用于侵犯人權和內部鎮壓”。軍民兩用產品包括數控機床、測控設備,也包括體積較小的閥門或電子元件。德國作為高科技產品出口大國,向中國輸出的技術和產品可能也被用于軍用一直是包括美國政府在內批評質疑的焦點之一。如今外交部最新起草的對華戰略文件中特別提及軍民兩用產品出口的限制,較為罕見。
針對因為中國人權問題依然被置之高閣的歐中投資協議,德國外交部的建議是:在批準歐盟和中國之間已經談判達成的投資協議時,要考慮到“協議對人權狀況的影響,特別是對強迫勞動的影響,以及對相互依賴性的影響”。
總的來說,德國外交部希望“迅速并以德國經濟可接受的成本”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性,正如它在俄羅斯問題上已經做的那樣。供應鏈要多樣化,關鍵原材料要保持庫存。在關鍵的工業部門,德國和歐盟應該“不依賴不認同我們價值觀的第三國的技術進步”。
同時,聯邦外交部對北京的對俄政策提出嚴厲批評。該文件指出,今年2月4日的俄中聲明是“基于一種不符合《聯合國憲章》中所有國家主權平等原則的態度”。德國和歐盟未來與中國的合作,取決于中國如何塑造其與俄羅斯的關系。
該文件表示:“中國和俄羅斯正越走越近”,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根本違反了《聯合國憲章》?!拔覀冋J為,中國沒有可信地捍衛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觀察到中國支持反西方國家的俄羅斯言論?!痹卺槍蹩颂m的戰爭中,中國“實際上站在了俄羅斯一邊”。
《明鏡周刊》特別在報道中指出,該戰略草案的定稿日期為11月初。因此,北京批評俄羅斯的最新音調沒有被考慮在內。
報道沒有明確指出北京對俄羅斯的批評具體指哪些內容。但是,不久前訪華的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在北京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會晤時談及核武問題,雙方都對動用核武發出警告。德國總理稱,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的威脅“不負責任,極端危險”。習近平也表示,國際社會要“共同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倡導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防止亞歐大陸出現核危機”。
之前有美國政界高官透露,中國總理李克強也在東盟峰會上強調,發出核威脅的做法是不負責任的。針對德中雙方在這一問題上達成的共識,德國總理肖爾茨表態稱,這是他不久前不到12小時訪華行程中“最大的收獲”,“單憑這一點,這趟旅行就是值得的”。
未來,德國外交部建議與歐盟同步,將中國描述為合作伙伴、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且“后兩方面的分量越來越重”,最新曝光的戰略文件草稿指出。
德國《明鏡周刊》在報道中分析稱:可以肯定的是,德國外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希望避免給人留下想要與中國進入某種冷戰的印象?!拔覀兊哪繕瞬皇切碌募瘓F對抗”,文章寫道。然而,與此同時,德國外交部表現出極大的決心,要奪回中國地緣政治的勢力范圍。
“在系統競爭中,我們決不能留下任何戰略空白”,文件指出?!睹麋R周刊》分析稱:這是一種呼吁,也就是說,盡管德國外交政策目前的重點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但也不應忽視世界其他地區。
外交部關注的不僅是中國的地緣經濟崛起,其軍事集結也加劇了人們的恐懼?!拔覀冊絹碓綄⒅袊暈橐粋€軍事行為體,其能力建設和具體行為影響到歐洲的安全利益”,該政策文件草案寫道。
中國對臺灣的軍事威脅姿態在該文件中也受到了尖銳的批評。文件寫道:“臺灣海峽現狀的改變只能通過和平方式和雙方協商進行”。柏林將利用雙邊對話來“說服中國遵守《海洋法公約》和2016年關于南海領土問題的仲裁裁決所規定的國際法義務”。
同時,德國政府希望深化與臺灣的關系。文件指出:如果臺灣參加
混合器國際組織,并不違背所謂的“一個中國”政策。此外,聯邦外交部支持歐洲議會的要求,迅速開始對與臺灣達成雙邊投資協議進行評估。德國外交部認為:“這樣的協議與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是一致的?!?br />
新曝光的德國對華政策文件草稿也關注中國對全球各地港口的投資參與。德國外交部警告稱:“對港口的投資為中國打開了長期軍事用途的選擇”,這影響了北約和歐盟在亞洲和歐洲周邊地區的安全利益。文件指出,在裝備中國海軍的同時,中國還在世界各地的港口進行投資?!斑@些都擴大了中國的海上力量投射能力?!?br />
然而,新的文件也坦承德國政府無法改變在某些方面對中國的依賴,比如全球氣候問題的解決就離不開中國的積極參與。戰略草案指出: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左右。因此,中國以不同于西方工業化國家的方式,定義其在國際氣候政策中的責任“不再合適”。
《明鏡周刊》指出,該文件草稿事關德國的中國戰略,因此重點是兩國的雙邊關系。然而,該戰略如果按計劃在2023年初通過并實施,將對德國在歐盟的26個伙伴國家產生深遠影響。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改變路線不會讓它們安然無恙,其它歐盟國家也必須承擔起責任。
同時,最新曝光的中國戰略文件不會是德國政府明年即將推出的唯一對華政策文件?!睹麋R周刊》報道稱,德國政府目前同時也在制定一項國家安全戰略,同樣是在外交部的主持下進行,預計會在2023年春季慕尼黑安全會議召開前發表。根據計劃,德國的對華戰略將在國家安全戰略之后才正式公布。同時,如果肖爾茨的德國總理府對此還有修改要求,也會有一些時間進行內部討論。
歐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擴建計劃